从1994开始 第154章,嗨嗨嗨

作者:三月麻竹 分类: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:2024-03-06 16:14:01

一身湿漉漉的泳衣,在夜晚的海风下显得有些凉,林义拿了块大浴巾走过去轻轻帮她披着,那温柔的样子,让受到惊吓的邹艳霞稍微缓了些。

短时间,两人默契的不再提下海的事情。

回去的路上,林义跟着几人买了衣服,很多次邹艳霞都在看男装,但绝口不提买的事情。

等把两个姐妹送回学校后,就拉着林义转了回去,把刚才看中的衣服一一让他试穿一次。

一股脑儿地买了五套衣服,看着挂满的袋子,林义苦恼的说:“行了,我提不动了。”

邹艳霞帮他把袖子卷起来,轻声说:“这是给你在学校穿的,你在外面穿的还没买呢。”

得,林义认了,之前就不该带着她看时装搭配类的杂志,自己倒成了她的模特了。

……

从图书馆出来,坐了大半天的林义双腿有些发麻,呆滞的身体都感觉像生锈了般,有些不听使唤。

想起自己有段时间没锻炼了,林义顿时熄了回宿舍的想法,决定去操场走走,活动活动身子骨。

走着走着,没想到又一次偶遇到了卢博士后。

这次,后者终于和他谈起了股票,“现在股票行情非常好,但是我总感觉不安。”

卢博士话里话外意思林义懂,所谓的担心:就是怕市场之外的东西突然干预,这样的例子在之前几年里频频出现。

他说好几次本来挣钱了的,但是一个“意外”就打水漂了。

林义想了想,一副犹豫的样子说:“这个风险还是有的,但短期内不用太过担心。”

听到这话,卢博士眼睛一亮:“短期内,这个时间是多久?”

听着这话,看着对方,林义摊摊手表示挺难为情的,不过最后还仗义地说:“大概两三个月吧。”

盯着林义眼睛看了许久,卢博士点点头说:“走,我知道一个下酒的好地方,去喝一杯。”

猪耳朵、花生米、麻辣菜、烤鱼火锅,卢博士专挑湘菜和川菜点,弄得林义在心里不得不感叹一声,钱真他么是个好东西。

苏温最中意的地方在天河路与体育东路交汇处,连通6万平方米市民广场。

属于城市中轴黄金核心,华南最大交汇点,13米过道直驳地铁一号线与和将来三号线换乘站,将来这里会与广佛地铁、珠三角城市轻轨网络连为一体。

可谓是一个风水宝地。

站在马路边,林义有些感慨地说:“位置确实好,但能不能拿下这快地才是最大的问题。”

虽说深城早就有过土地拍卖的先例,但是这年头,一般还是凭借实力和关系拿这种商业地块的最多。

“我已经用步步高超市和shoppingmall的名义,向相关政府递交了批地建立大型购物中心的想法。”

说到这,苏温安慰地说:“我派人调查过,目前这里还没有竞争者,对我们还是很有利的。同时我也向深城领导发出了求助要求,对方答应会帮我们协商。”

“看来我们把shoppingmall从步步高超市独立出来,还是有很大好处的。”

林义瞬间明白深城领导为什么会答应帮忙,因为新公司注册地在深城,公司壮大了,也关系到他们的利益和政绩。

苏温对此表示认可。

虽然两人说的很有信心,但是两个月过去了,却也没见到任何回复的消息。苏温几次的递交报告仿佛石沉大海般。

为此苏温特意跑到相关政府问询,得到回复都是一模一样的公式化回答:还在审核中…

当苏温把这消息告诉林义的时候,他知道自己必须弄点手段,不然凭借这些老爷们的“审批速度”,即使地块搞定了,估计也拖过今年了。

再过几个月,林义可不敢肯定有没有竞争者来嘴里刨食了,因为很多大势在露出表象,房地产会迎来春天。

他相信,许多聪明的人肯定会闻风而动,狗鼻子嗅一嗅就会闻到腥味。

回到书店三楼,林义左思右想,觉得自己最好的一张牌是媒体的力量。

而且不能单单是地方媒体,必须要那种够上“内参”的顶级媒体,用它们告诉这些老爷们:我们很优秀,我们很急切,我们想为这个国家和城市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…

想到媒体,林义一下子想起三个人,艾先生、邓木斯以及国家青年报的文君。

艾先生这人能量很大,这次的漏电事件,林义就深刻感觉到了,所以一直在刻意交好对方。

但是考虑到对方刚帮了自己大忙,而且用这种小事去麻烦他,小题大做了,毕竟交情用多了就没了。

想了想,不能用,这人得放在关键时刻。

而邓木斯现在已经不做专职记者了,但是她的关系圈都在媒体报社方面,更何况她还在兼职着许多刊物的摄影师。

不可小觑,是很好的对象。

不过林义也不确定她有没有顶级内参的媒体关系,有些犹豫。

而文君是最好的选择,一个中国青年报的份量,在某些时候不下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。妥妥的顶级刊物。

虽说他和文君就见过一次,“战友情”的交情倒是够了,但根本不知道怎么联系对方。

现在他突然后悔当时没问邓木斯的联系方式了,也不知道这女人带着相机在哪个地方疯呢。

想了想,林义还是去了趟“南方日报”,也许会有同事还和对方有联系。

让人失望的是,林义带着光头在南方日报搞了一天侦探,也没捞到邓木斯和文君的线索。每问一个人都说很久没写信联系了。

回去的路上,林义不得已给在京城的唐慕下了个死命令,找到国家青年报的文君。

一天过去了,没消息。

两天过去了,没消息。

第三天过去了,唐慕来电说:文君不在京城,去了外地,不过已经和她同事说了缘由,看对方会不会联系我们。

听到这消息,正在往深交所赶的林义基本不抱希望了。

深科技已经突破了50,其他的股票大多在10到30元之间,也有低于10的股票。

看着一片飘绿的面板,林义努力回忆96年的“十二道金令”是什么时候颁发的;但可惜的是,想了很久也没想起具体的月份来,只知道是下半年。

马上就六月中旬了,而现在的股票行情就像神经质一样,疯狂到让人害怕。

再等等可能会多挣很多,也可能遭遇滑铁卢。林义有些举棋不定,但是秉着不贪最高点的原则,林义还是咬了咬牙就所有的股票挂了出去。当然万科股票、方正这两只股票不在此例。

万科除了长远利益外,还关系着万家百货;而方正是因为林义觉得现在卖了太可惜,还是留着。

花了一些时间。等到所有的单子交割完毕的时候,林义算了算,除去本金800多万,一共收益7600万元。

看到这一笔厚重的财富,林义在原地有些恍惚。

虽说前世身家也过了千万,但和这个数字还是差的远;虽说步步高电子和步步高超市总是说投资多少,销售额多少,但是那些都看不到摸不着,感觉有些远都是虚的。

离开深交所的时候,林义又一次惦记起了天河区那块土地,这该咋办呢?

光头的开车技术没刀疤好,离开深交所还没十里,林义的纠结就被一个紧急刹车给打断了。

只见左边是一辆大奔几乎是挤着面包车擦身而过,右边是一辆货柜车徐徐开着,和面包车摩擦发出滋滋滋的声音。

要不是货柜车开的慢,而且及时刹车,坐中间的林义都感觉会在这里牺牲了。

差点出大事了。这直接把驾驶位的光头惹怒了,问了声林义“没事么”后,直接就拉开门彪了出去,先是和车里的大奔司机理论了几句,接着就吵了起来。

后来光头好像被进一步激怒了,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直接就对着停下来的大奔驾驶车门狠狠地连踹了十几脚。

在众多停下来的行人注视下,大奔车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凹了下去。

要不是林义下车及时拉扯住,看他这个发狠的样子,根本没想过善罢干休。

制止住光头,林义往驾驶位瞧了瞧,一个年轻人,看样子还未成年,带着个墨镜,此时已经被吓懵了。

交警来了,但是光头没有让林义牵涉其中,倒是和大奔司机以及货车司机被一起带走了。

看着远去的执法车,林义想了想把电话打给了蒋华,让她出面保人。

林义只对电话说了句“光头必须无恙”就挂了。

有些饿,林义直接在路边找了个粉面店。叫了个两块的细米粉,问有辣椒没,店家直接搞了三种辣椒过来:油辣椒、辣椒酱、剁辣椒。

端上来一碗白白的细米粉,很快就被他弄成了红油,边吃边想,重生来过也不是天命之子,刚才就差点挂了。

几个小时后,蒋华打林义电话,说光头出来了,一切搞定。

林义问:“对方背景大吗?”

蒋华回答:“是我们的一个供应商…”

一句供应商,林义什么担心也没了。

晚上,回到羊城的林义睡得正迷糊的时候,电话响了。

伸个右手有气无力地从床头柜拿过分机电话,摁了接听键,迷糊的“喂”了声。

“林义?”

“唔~你是?”

“我文君。”

“文君?”听到这个名字,林义顿时清醒了不少,半坐起来靠着床头说:“为了等你电话,这三天来都没敢睡觉。”

“哈哈,刚才有人就睡觉了…”

“……”

两人聊了会,林义才知道对方现在在东三省,刚从外头回来,接到同事告知就回电话过来了。

林义问文君和邓木斯有联系没,后者告诉他:一个月前和邓木斯联系过,后来她要拍摄一组以“戈壁”为主题的摄影,组队去了西北,后面就没联系过了。

家长里短的聊了半个小时,感觉铺垫的差不多了,林义就直接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