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直隶淮安府,清河县。

清河,是一处非常古老的县城。

从西周开始,就已经是邢国的领地了,后又属卫国、晋国、赵国。

到秦朝时,是巨鹿郡的辖地。

当年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战,便发生于此。

也算是一处拥有辉煌历史的土地。

然,历史厚重,通常都代表着开发完善。

历经数千年的开发,清河县的土地,早就被华夏先民开垦的干干净净了。

只要是能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,都被开垦成了良田。

哪怕是不能种田的地方,也都全种上了桑树。

清河县的所有农户,家家都是耕地养蚕,再兼养殖一些鸡鸭,以济民生。

平日里,大家的生活倒是都还过得去。

毕竟现在是明君治世,升斗小民们只要勤奋守法,日子总是能越过越好的。

清河又属中枢直隶,有各种政策扶持,中枢的关注度也比较高,官员也都不敢横行贪腐。

也算得上是政清人和的一片净土。

日上山头的上午,清河县城外的田埂上。

一群抱着锄头的农夫,看着眼前刚播种下没多久的冬小麦,正在闲聊着。

“希望今年麦子收成能好一些,来年我家大儿便要启蒙了,这拜师礼可是一笔大开销啊。”

一位年近三十岁,浑身肌肉发达,正值壮年的农夫,摇头晃脑的感叹着:“自从农家的大贤们搞出了黄金肥后,一亩地都可以多收半石粮了,真是厉害啊。”

“怪不得老祖宗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,这读书懂文化的人就是厉害。”

“还是得让娃儿读书啊,别像我一样,一辈子困在田里,啥都不懂。”

蹲在田埂上,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张牛,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,吊儿郎当的嗤笑道:“老李,就你家那五六亩地,还指望供孩子读书呢?”

“荷花村的李员外,家里有五百亩田,衣食无忧,餐餐有肉吃。”

“即便如此,人家供应两个儿子读书,都有些吃紧了,最近听说想要卖五十亩田,为自家大儿子凑够去应天府工事学院学习的资费。”

“老李,不是我说,你有人家李员外家一成的财力吗?”

被称为老李的那个农夫,却是不以为然:“李员外家的公子是去读礼部直辖的高等学院,读出来了就可以参加工部内招的!”

“这要是被工部选上了,可就是官身了!”

“我自是不敢奢望自家娃儿能到这个程度的。”

“但是启蒙和小学,咬咬牙还是能让娃儿试一试的!”

“只要能从小学毕业,可就是童生了!”

“有童生的文凭,就可以去淮安府的工厂里做工人!”

“我听在淮安府的亲戚说,淮安府的机械制造厂,就连学徒一月都有二两银子,转正成技师,更是能拿三四两呢!”

“如果能干到管事,那就更了不得了,一月可以拿十两!”

“这可比在地里刨食赚得多!”

“就是想要进工厂,必须得小学毕业!”

老李洋洋得意的说道:“我专门托亲戚请来了一位淮安机械制造厂的二级技师,来见过大娃!”

“那位技师说了,我家大娃是个读书的好苗子,以后学成了,可以跟他进厂打螺丝!”

虽然不懂什么是打螺丝。

但是周围的其他农夫,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