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力在手 7、第4章 热闹的饭局(1)

作者:雷振 分类: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:2023-03-04 20:05:51

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钟诚、林桐、程刚3人徒步走上大堤。

早春落日余晖下的新河,美得静谧而大气。

清澈的河水缓缓地向东流去。太阳刚刚西落,橘红色的晚霞涂在蓝天上,有朵朵白云点缀。柔和的风儿一阵阵吹来,两岸的初绽绿意的杨柳轻轻摆动枝桠。

过不多久、清明过后,这儿两岸的杨柳必将新枝迸发,一手拉起蜿蜒逶迤的新河水,一手牵着辽阔平坦的大平原,描绘出一幅绿意盎然的田野风景画。

源自河南东部的新河是1972年沿途8个县的农民群众出义务工挖成的。

当年,3省8县响应中央号召,为了减轻淮河泄洪压力、改善航运条件、灌溉沿途农田,动员组织数十万农民群众人工挖河。

沿途无数个农民家庭不要任何报酬,有人出人、有粮出粮,大家自带干粮、吃住在工地,在指定的区域河段手挖肩挑,大干1年零180天,于1972年7月16日挖成了这条人工河。

这条河总长317公里,主河道宽88米,在淮县新河乡黑泥洼村流入淮河。

由于这条河是在补充原来淮河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刚刚开挖的,更重要的是他承载了沿岸数百万人民对美好新生活的由衷的憧憬,一位中央领导欣然应约为她取名:

新河。

40年来,新河为流域百姓的蓄洪泄洪、航运养殖、灌溉庄稼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。同时,在数以十计的大水小灾,和数不清的修桥铺路、挖沙取土之中,她在基本流向没有改变的情况下,也多处更改了河床、加高了堤坝,由原来的中心河道大体笔直,变成随着流经地经济发展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同而蜿蜒多姿。

在流经淮县4个乡镇的时候,新河全部成为“地上河”。

钟诚一边沿着大堤往东走,一边要林桐介绍这条河。

他觉得,林桐简直就是淮县的一部不可多得的“活字典”,信手翻开、即有所得。更难得的是,林桐对情况的介绍紧密结合淮县的实际,很接地气、很有生活感。

林桐滔滔不绝地向钟诚介绍着,但眉头从来没有展开过。

“钟县长你看,我们脚下这儿是我县境内新河大堤的最高点,在地面上3.8米,比新河乡政府所在地新河集村海拔净高出5.7米。”

钟诚看看脚边的河水,顺着林桐的手指方向望望刚刚走过来的淮新路,那拥挤、脏乱的新河集早就看不见了,也许太远、也许它已经隐藏在暮色中。

钟诚“哦”了一声,示意继续往前走。

3人顺着河堤,往新河大桥那儿走下去。

早春的天黑得很快,没有多大会儿,夜幕已经徐徐拉下。

但在沿大堤前面不远处,倒是一派灯火通明,似乎是一处集镇。

“前面是什么?”

钟诚问。

“新河大桥,淮新公路过了这座大桥到新河南岸,再走不远大约2.5公里就跟国道连上了,这一带各种车辆行人凡是过河的都要经桥上过。所以,这座桥及其附近非常热闹,几乎形成了一座小集镇。”

不大一会,钟诚、林桐、程刚距离大桥越来越近了。

他们分明看到了一大片闪烁的灯光,已经隐约听到了一阵阵嘈杂的吆喝叫卖,也闻到了河堤上、河水里刺鼻的臭味。

钟诚看了看河里成块成堆的黑乎乎的漂浮物,用脚踢了踢随处都是的塑料袋、包装纸,使劲儿皱着眉头:

“这儿不是集镇?”

林桐答道:

“不是,这座大桥距离新河乡最近的集镇和村子也有4公里以上。这儿由于是交通要塞,一些人在大桥两侧、新河两岸挤占河道建房,或者自用、或者出租给别人做生意,什么生意都有,百货、五金、餐饮,方圆十里八里的百姓和过路的客商都知道,在新河桥,基本上什么都可以吃到、什么都可以买到。”

钟诚看看眼前这像刚刚路过的新河集一样拥堵混乱、但生意异常红火的局面,俨然是一处新兴的集镇:

顺着大堤、占着河道横七竖八搭建起来的房屋有的是平房,有的则是二到三层的楼体;蜘蛛网一般东扯西拽的电线缆线在空中盘绕交叉;虽是晚上仍然川流不息的人们和各种车辆;一个个或灯火通明、或烛光摇曳的大大小小的房间里散放出吆五喝六的声音;随风扑面而来的气味要么酸辣恶臭、要么奇香甜腻,让人很不舒服……。

钟诚对农村违章建房并不奇怪,但像这样公然把违章的房子建在河道上、并且造成这么大的污染很难忍受!

他现在只能又问林桐:

“这儿有多少房子?没有人管吗?难道不影响环境、不影响航运和泄洪吗?”

“都集中在大桥这一疙瘩,桥两侧、河两岸总共37处、合计2391个平方,占据河道最多的离岸13米,最少的也离岸2米,全部是违章建筑,没有任何环卫设施。这是截至上个月底的数据。这些违章建筑破坏河道、污染环境是毫无疑问的,有时候到了夜深天黑,这儿还有卖淫嫖娼的事情,有毒品交易活动。一到晚上周边几公里黑灯瞎火,有车来了很远就看见了,搞猫腻的人说溜走抬腿就走。”

林桐也像钟诚一样眉头紧锁,顿了顿,又说道:

“县政府和县水利局都组织过拆除清理,没有用。省水利厅、省环保厅都督办过。去年汛期前淮堤市分管副市长亲自带队检查督办过,还派来过专项工作组,也没有用。每年县水利局的同志在这儿测量统计和督促拆除都有被打伤的。“

凭着敏锐的直觉,钟诚认为这里面大有文章。

正在钟诚要往灯火深处走去的时候,突然一辆小汽车顺着大堤飞快开过来,“吱哇——”一声,停在3人脚下不远处。

这辆现代牌小汽车两个后门一齐打开,一瘦一胖2个青年男子几乎同时下车,使劲儿向堤顶爬过来。

在车灯和不远处大桥那儿灯光的照射中,钟诚对爬上大堤的这哥儿俩看得一清二楚。

林桐介绍:

“胖的、平头的那位是新河乡党委书记黎永歌,瘦一点的是乡长吴林。”

黎永歌气喘吁吁地爬上来,殷勤地喊道:

“钟县长!林主任!程刚!你们啥时候来了?!”

他与吴林爬到堤顶,解开衣扣,好像很热,又慌忙伸出双手。

钟诚礼貌地打着招呼:

“是新河的书记、乡长吧,我们刚到。”

“我们不知道,要不怎么着也得请钟县长到乡里坐坐、喝口茶!”

黎永歌中等个头、胖乎乎、寸头理得很是精神,讲话也是很大的嗓门,只是大腹便便,腰带松松地拴着裤子,给人不修边幅的感觉。

吴林则瘦高个子,眼光冷静,显得精干,附和着黎永歌打着招呼。

钟诚也知道今天这个时间、在这个地方,初次跟干部见面不是批评人的时候,但眼前的这一幕让他实在难以平静,就随口说:

“你们消息怪灵通啊。”

黎永歌“嘿嘿”笑了笑,说:

“听说2号车到新河来了,我们就从县城出发一直撵,在路上就让办公室把茶准备好了。后来见您没有去乡里,就打听着往这儿来了。”

钟诚想想这哥儿俩嗅觉倒是挺机灵的,说:

“我们利用今天下午的会尾时间,到乡镇随便看看。黎书记在新河工作多长时间了?”

黎永歌不知道钟诚问话的用意,怔了一下,回答道:

“哦,哦,我原来在别的地方当副乡长,06年到新河当乡长、接任书记,加起来有7、8年了。”

钟诚强压着心头的怒气,一字一句地说:

“新河和这座新河大桥的重要性我不必多说了,这么多违章建筑破坏大堤、挤占河道、污染环境、违法经营,你们不能熟视无睹啊!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!”

他态度冷静,语调平和,但每一个字、每一句话都非常精准有力,像大锤夯在堤顶上一样,留下一个个深深的坑。

黎永歌有点惊慌。

他从今天上午全县干部大会上就看得出这位新来的县长与往不同,但没有想到新县长下乡第一站就到自己的这全县最偏远的新河乡,而自己又以这样的状况跟他打第一次交道。

吴林忙说:

“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新的整治方案报县里,决不再任其发展。”

黎永歌连忙说:

“对对对!我们一定按照钟县长的要求,下更大的力气抓紧整治!”

正在这时候,钟诚的手机震动了一下,来了一条信息,他打开看看,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黄元林发来的:

“参加晚宴的领导都已经到齐,魏书记让我请您抓紧时间。”

钟诚看看四周黑乎乎的原野,看看新河大桥那一片明亮的灯光、嘈杂的人群,看看身边的这几位忙了半天的同事,就说:

“今天时间晚了,改时间再去你们乡里,我们回县城。”

这时候,程刚立即拿出电话在呼叫司机小刘。

2号轿车颠簸在回县城的淮新公路上,夜幕已经完全覆盖了田野乡村。

夜晚的乡村公路人、车稀少,倒是十分安静。

路旁的大树小树在车灯光柱照射中不断往后闪去,从车窗钻进来的缕缕春风蕴含着丝丝温暖和甜意。

春天,总是给人无限遐思和梦想。

钟诚想想新河大桥的一幕,心情则十分沉重。

他不说话,林桐、程刚也不好乱说。

不知道过了多大一会儿,他似乎感觉到身后一直有一辆车子不紧不慢地跟着,那车子距离这2号车大约几百米远,始终保持着这样的间距。

长期在青藏高原工作,钟诚早就养成了习惯性的警惕。

他装作随意地问道:

“后面那辆车是跟我们的吗?”

林桐、程刚立即转过头来往后看,小刘也歪歪头看了一眼后视镜。

林桐答道:

“是黎永歌的车,他们今晚肯定在县城有饭局。”

当钟诚来到淮县淮王宫大酒店淮王厅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7点40分了。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