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力在手 51、第13章 清水寨的秘密(4)

作者:雷振 分类: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:2023-03-04 20:05:51

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“哎!来了干爹!”

一位衣着破旧的中年男人从小山坡茶园里冒出来、走出来。

“来了,干爹!”

他明显是在叫林富安为干爹。

“魏峻,你看看晓兵咋跑了这么大会儿,该回来吃饭了!”

“好的,我就去找他!”

方寒山悄悄把这爷儿俩摄入镜头。

忽然,“淮县小飞侠”似乎从天而降,在离小山坡、小茶园不远的地方跑着过来了。

“爷爷!魏叔!我跑了一大圈儿,拉了个肚子,回来晚一会儿!”

林富安看见了,高兴地说:

“好了好了,快回屋吃饭了,吃了饭,镇上的医生也差不多要来到了!”

说着,林富安、魏峻、晓兵爷儿几个回篱笆院屋子里去了。

方寒山看得一头雾水。

老上访怎么跑这儿来了?

哦,这个篱笆院里的人是他的干亲;“淮县小飞侠”是他的孙子晓兵;那个衣衫破旧、勤快木讷的中年山民名叫“魏峻”,是他老上访的干儿子;这个篱笆院里一定有人生病了!

那么,这个“魏峻”为什么名叫“魏峻”?他跟魏峻书记有关系吗?

方寒山对魏峻的简历差不多可以倒背如流,他清楚地记得,档案上记载得明明白白,魏峻是金顶县人,先后毕业于金顶县清水寨中学、省城师范大学。

清水寨、清水寨中学,这儿姓魏的很多吗?

时至正午,日头升中,晴空下白云轻扬,青山绿树之间,盛开的杜鹃花分外鲜艳。

远远近近踏春的人开始多了一些,这群峦环抱的清水寨依旧淡定如初。

方寒山精神抖擞,觉得自己要把眼前的这个“魏峻”了解清楚。

他装作一位痴迷于拍照的游客的样子,围着清水寨春意盎然的山坡和稀稀落落的民居漫步,一会儿远拍山林、溪水,一会儿给茶树、杜鹃花一个特写,显得很是闲适、惬意。

当然,他不声不响、很快地就绕到了林福安他们这个篱笆院的屋后。

破旧的堂屋、抬脚就过的篱笆院四下里通风透气,既挡不住人,也隔不了音。

方寒山蹲在堂屋东头的几棵茶树前,拿着相机比划着,好像要拍个什么近照、特写之类。

其实,他耳朵竖起,心思全在院里的人身上。

恰好,林福安、魏峻、晓兵在院子里支起一张旧木桌,端上几碟子山野菜,摆开了碗筷要吃饭。

方寒山悄悄把手机打开了录音模式。

“魏峻啊,这么多年真是劳累你了,你爹虽然不能说话,可我看得出来,他很享你的福,我看他身上身下到处干干净净的,家里的东西到处是该放哪放哪,你也不容易啊!”

这当然是林福安的声音。

中年山民、被称为“魏峻”的说:

“干爹又夸我了,俺娘走得早,爹把我带大才真是不容易呢,过去我忙于娶媳妇生孩子、维持一个大一点儿的家,爹也为我都能把心操碎。我自己无能啊,这,这孩子刚刚带出来能上学了,爹却快没了!”

魏峻说着就哽咽起来。

林富安好像也很伤感,他安慰道:

“别难过了孩子,知道你艰难,干爹也没有能力帮你。唉!”

“谢谢干爹,您老能大老远地来了,帮我送爹一程,我就感恩不尽了!我魏峻这一辈子没有大本事,既不能孝顺好爹,也没有在您老面前磕过几个头,惭愧呀!”

“魏峻呀,人要争气、也得认命。想当年你聪明伶俐,上中学的时候也是一个才子,每一次别管我来这儿、还是你爹去淮县,就听他不住嘴地夸你。”

这个时候,晓兵发问了:

“叔叔,你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在哪儿上的?清水寨有中学吗?”

“有啊,就在我们清水镇上、名字就叫清水寨中学,距离这儿十几华里的路程,翻过几个山包就到了。那是个百年老学校,教学质量挺好的,就是交通条件不好,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学生大体上保持在几百人的水平,规模不大。我就是在那儿念完高中的。”

“那红军寨在那儿?”

“大别山、金顶这一带没有一个地方的正式名字叫红军寨,人们说的、报纸上书上写的红军寨,其实就是我们清水寨。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,这一带是咱鄂豫皖边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我们清水寨因为处于大别山北麓、群山环抱、易守难攻,成为**和红军部队的重要联络点。那时候村里有好几十户人家、比现在的人家还多,家家都是堡垒户。你不一定知道,堡垒户就是当时舍生忘死保护**员和红军官兵的基本群众关系户,大家平时给我们党员和红军官兵提供一个温暖、坚强的家,照顾伤病员、筹集衣被粮食、搜集情报;一旦敌人来了,大家立即帮助党员和红军官兵转移,或者想方设法给隐藏起来,关键时候,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保护我们的党员和红军官兵。可以说,当年这一带每一个堡垒户都是党和红军可以信赖的铜墙铁壁。我的爷爷就是坚强的堡垒户,当年就是为了掩护一位红军排长被白匪杀害的。”

晓兵有点好奇:

“掩护一位红军排长?”

林富安接过来话题说:

“晓兵啊,前些年你小的时候,我把这些讲给你、你听不懂,后来你长大了,讲给你、你又不愿意听。那时候,俺爹、你的太爷爷在淮县一带早早就参加了**、参加了红军,听从上级的安排来到这清水寨一带参加对敌战斗,但是家里的亲人大多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杀害了。没办法,你的太奶奶就带着我来这儿,吃住都安排在你干爷爷家里。那时候,你太爷爷是红军便衣队,你干爷爷的老爹、也是我的干爹是清水寨的堡垒户,哥儿俩结成了抹脖子的交情,后代孩子们都拜成干亲。可惜呀,据说你太爷爷和你干爷爷的老爹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,天塌地陷连眼皮都不动一下,都早早被白匪杀害了!老哥儿俩不光没有看到新中国新社会,连他们刚满周岁的儿子是怎么长大的都没有看到!”

“爷爷,你说这是你的第二故乡,该是因为这吧?”

“当然喽,你太爷爷他们老哥儿俩牺牲后,我跟你这堂屋里躺着的干爷爷一起,在这儿长大。直到我十几岁了,**解放了我们淮县,我才跟着你太奶奶回到淮县。但是,甭管啥时候,我都永远把大别山、把清水寨当成我的第二故乡。”

魏峻随机接着说:

“早些年,整个金顶县包括清水寨,都在这山窝里,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,交通非常闭塞。要是从这儿去淮县,光是到金顶县城就得爬山过坡走3天,再坐上汽车、加上中途转换车,还得2天,也就是说,单程就得五六天。”

听着听着,方寒山终于听出点儿眉目:

林富安原来是红军的遗属!

但是,淮县人、包括林富安自己肯定都没有意识到“红军的遗属”这个丰厚的政治资本。

根据县里信访工作安排,方寒山与淮县信访局、王湾乡政府等都曾经彻底调查过这位老上访林富安,只知道他祖宗八代都是农民,别无其他。

看来这个名叫“魏峻”的中年山民,他的爷爷就是红军的堡垒户。

在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,革命根据地堡垒户的巨大牺牲,对**及其领导的军队发挥的巨大作用,都是毋容置疑的。

但是,建国以后,他们及其后人中的绝大多数,都不过是默默无闻的“老区群众”。最新网址:www.yiruan.info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