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两家高科技私企,其实无论是大汉硅业,还是硅信科技,都完全可以拒绝吕首长提出的并购方案。

但在大是大非面前,在这种外资强盗般的技术收割面前,双方各自作出一定的利益牺牲,来换取整个半导体行业尽快渡过危机,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和能够接受的。

而且这个利益牺牲,其实在吕首长的大手笔下,也不见得真的有多大,甚至长远来看,这不但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有利,对大汉硅业和申城硅产业也同样利好。

而如果这次的硅片危机不能解除,那华国的晶圆厂,就只能以5300/片的天价,去买进口硅片,

以每月190万片的缺口来算,就得花差不多一百亿,比涨价前,多了足足87亿!

而且这还是每个月,如果这场危机持续个两年,那损失就是两千多亿。

十分之一个恒达就被蒸发了!

而且这一切还是建立在,对方不继续涨价的前提下。

可想而知,这将会对国内的晶圆制造业产生多大的伤害,

而作为上游原料的硅片供应商,如果中游产业都死得差不多了,他们又能好到哪去?

大方向确定后,剩下的就是估值了。

康驰和董建元也知道,现在形势紧迫,

越早完成整合,对渡过这次硅片危机就越有帮助,

于是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留在了燕京,远程委托第三方机构,对两家公司进行资产评估。

按照以前从国外进口设备来算,投资一条月产能10万片的,12寸半导体级硅片生产线,大约需要25亿元左右,

而硅信科技,目前拥有2条纯进口,2条拼凑的12寸生产线,以及多条6-8寸硅片产生线,

其中小尺寸生产线中,还有两条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,碳化硅片的生产线,价值相对比较高。

所以硅信在硅片生产线这块的估值,是150亿左右,

双方对此异议不大。

但和普通单纯制造硅片的厂商不一样,

硅信科技还是一家硅片制造设备的研发公司,这些年来他们在研发领域,前后已经投入了400多亿研发资金,

而在这一块,双方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,

首先,这些研发投入,实际上收获的成果,肯定是远低于这个数的,

哪怕有些成果其实还不错,康驰也不想掏太多钱,去买自己已经有的东西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