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千秋将从手漆盒上移开,才一本正经说道:“今日,有贼人来清明北乡抢夺市租,已经伏诛!”

“人头?”公孙敬之皱了皱眉头犹豫着问道。

“大兄要不要看一眼?”樊千秋故意激他道。

“免了免了!”公孙敬之捂着口鼻连连往后退了几步,他不愿像上次那样看到血糊糊的场面了。

“好,那我就不让大兄受惊了。”樊千秋道。

“那今日你为何还亲自来了,是……”公孙敬之朝正堂看了看说道,“是想来见一见义使君吗?”

“大兄放心,今日这功劳,我照例分你一半,你看如何?”樊千秋又一次把这鱼饵给挂了出来。

“那……愚兄先谢过贤弟了。”公孙敬之脸色转眼间就变好了,更是有一丝讨好的意味在其中。

“那就请大兄为我引见!”樊千秋拱手说道。

“举手之劳!”公孙敬之连忙还礼笑着说道。

在这一推一让当中,樊千秋就跟着公孙敬之走进了长安县寺的桓门,并且绕过了桓门后的罘罳。

之后,长安县寺的整个前院就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了樊千秋的面前。

这是他头次走进大汉帝国正儿八经的一级衙署,形制超过他想象。

进门之后,先是看到了一个开阔的方形院落,横纵至少有三十步。

前院那头是县寺的正堂,一间高堂式建筑,宽十余步,高三四丈。

它的外饰并不显眼,但坐落在那里,自有威严,像极了一位判官。

紧挨着厅事正堂的左右两侧及后方有许多矮小的屋子,就是诸曹办理公务的阁。

根据位置又可以笼统地分为左曹、右曹和后曹。

至于院子两侧,各修建有一排相对矮小的屋子,这是仓厩厨溷之类的附属建筑。

除此之外,在这院中还栽种着六七棵高大的槐树。

若是夏天,定然葱葱郁郁,荫庇全院,行走期间,想必非常惬意。

在大汉,不只是县寺,大部分的府衙,都是这种前堂后寝的格局。

整个府衙的院落都会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部分,并各有一座正堂。

樊千秋如今看到的前半部分称为邸。

而他不曾看见的后半部分则称为舍。

这部分则是长官及亲眷居住的内院,有时候其中甚至还会建有供其游玩的园囿亭台。

这前后两部分由高墙从中间隔开,不可以随意互通,只在高墙之下留一个閤作出入。

能从此门进入内院的属官又被称为门下吏,多是长官最信任的人,与绍兴师爷相当。

樊千秋穿过这前院时,对周遭一切都非常好奇,于是他又不由得又开始想象未央宫的规模来了。

天子住的地方,那得阔绰威严到何种地步呢?

带着一份想象,樊千秋很快就与捧着漆盒的豁牙曾,一起跟在公孙敬之身后,来到了县寺正堂。

“使君,击鼓的是万永社的人,这是社尉樊千秋,我将他带来了。”公孙敬之小心向义纵请道。

“草民樊千秋问义使君安!”樊千秋痛痛快快地拜了下来,这天子亲命的县令该拜还是要拜的。

“百闻不如一见,起来吧。”义纵的声音传了过来,樊千秋这才敢站了起来。

这正堂用的是抬梁式结构,所以堂中并没有多余的柱子,看起来格外地开阔。

正面的墙上分上下两排悬挂着二十幅画像,排在前面的已经泛黄了,这应该就是历任长安县令的画像。

左右两侧的墙上则写满了字,草草看过去,似乎是《贼律》《盗律》等律令和今年来天子颁布的制诏。

大略看下来,这正堂的里面比起外面来,又更加多了几分威严。难怪黔首来到此处,总会高声喊冤枉。

一通打量之后,樊千秋的视线大大方方地落在了义纵的身上,对方的长相倒是与自己想象中相差不多。

樊千秋对义纵这個酷吏早有耳闻,知道他在史书上是个行事毒辣的人,但这一年在长安有些施展不开。

今日,他恰好可以来看看,这义纵这酷吏到底有几分狠毒绝情?

当樊千秋的视线四处漂移的时候,义纵也饶有兴趣地上下打量眼前的这个私社子弟。

→如无内容,点击此处加载内容←
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,请点反馈按钮报错!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 偏大 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 <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> 错误举报